发布时间:2024-04-26 浏览量:12414 作者:管理员 来源: 【字体:大号 小号】
追风赶月莫停留 平芜尽处是春山
大家好,我叫王梅,是天投公司运行部新产品开发管理员,我将与大家分享自己在纺织工作中的成长历程。
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天纺人,深知熟识了天津纺织的发展史。每一段非凡的历程中,一批又一批的纺织人持续奋斗、初心不改、笃行不怠。
多年来,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,在公司领导的支持和引领下,在前辈的关心和带领下,我在工作上克服了很多困难,也收获了很多喜悦,也亲历了很多故事,更让我切身体会到了纺织“四永”精神。
2000年我从天津工业大学毕业,学习的是纺织材料和纺织品设计专业。毕业进入纺织工厂后,我发现纺织产品设计工作其实是很复杂的,涉及市场、生产工艺技术、流行趋势等,是一项对综合知识运用要求比较高的工作。既要有丰富的技术经验,也要有灵活的产品设计理念,还要有对市场的敏锐把握能力。
还记得初进工厂时,织布机的轰鸣声、浆纱车间的高温闷热,还有晦涩难懂的上机工艺,为了新品上机不停地加班,这些都让我手足无措。在那个懵懂迷茫的青春里,我也曾问过自己想做什么?有怎样的职业规划?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踏踏实实做技术工作、做产品开发工作。
我克服了工作中的诸多困难,在生产实践中潜心钻研、虚心求教、勤修专业技能。从基层的技术员做起,从纺纱、织造、印染各工序的实习、实操,到制定上机工艺,每一个工序我都扎扎实实地学习原理、实操经验,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,掌握了整个纺织面料生产的工艺技术。
2008年公司成立面料品牌运营中心,我担任了面料设计室的主任,从事与服装品牌公司合作进行面料设计、开发、推广等工作。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,没有基础、没有市场,更不认识服装公司。面对困难,我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跟着业务员一起开拓市场,与例外、谜底、利郎等很多服装品牌建立了合作开发。
还记得,在开拓市场时,我和同事在深圳,两个人背着沉重的样品册,徒步一家一家公司去推广面料,寻找合作开发的服装企业。
夏天的太阳炙烤着,汗水顺着脸往下淌。当我们进到一家服装公司询问前台能否见一见公司的设计师时,小姐姐看了我们一眼说:“外面是下雨了吗?”
没有啊,这话把我们给问懵了。
然后我们互相看了一眼对方才发现,因为出汗,我们的头发、衣服都湿淋淋的,非常狼狈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终还是见了设计师,有好几种面料被设计师挑中,愿意和我们进一步合作。
科技在发展,创新是脊梁,对于我们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与时俱进、勇于创新。在做新产品设计的同时,我也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技术攻关工作。如:纯棉强捻产品,它在生产上一直存在难度,尤其在浆纱工序,强捻纱遇水蒸气打捻纠缠,造成分绞断头,无法达到正常的织造质量和效率。为了把此类订单做好,我们不断的进行工艺试验,对纱线的定型时间、整经轴的存放、浆纱所用浆料和浆纱操作技术等都进行反复的试验研究。还记得那时为了做纱线定型试验,反复打筒子,制定不同的蒸纱时间,记录蒸纱后的捻缩情况,厚厚的记录本、密密麻麻的数据,最终研发出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。
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,我在技术创新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。主持并参与的22个项目分别达到国际先进、国内领先等水平,其中“经长丝在棉型产品上的开发与运用”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、“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”获天津市技术创新优秀项目二等奖、“一种具有仿树皮纹理的面料”等项目被授权实用新型专利。这些项目的研制,为企业储备了先进的技术,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。
一路走来,有数不清的故事,这些故事里有汗水、也有泪水;有喜悦、也有迷茫;有成功,也有失败;但支撑我勇毅前行的一直是“永不言败、永不懈怠、永葆本色、永志不渝”的纺织“四永”精神。
现在的公司在转型发展,对我从事的新产品开发工作也提出新的要求。面对新形势、新挑战,我会一如既往履职尽责,开拓创新,为纺织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供稿